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 A+
所属分类:业界新闻 动漫资讯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无论如何,童年的色彩都不该被家长的一纸诉状所消除。过度的保护和封锁,其实是一种强人所难的“非爱之爱”。」

>>>

动画片是未成年人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一面折射出各种各样价值观的镜子。

因为“价值观问题”而翻车的动画片不在少数;有的因为打斗场面过于激烈而被封杀,有的因为出口成脏太多而被整改。

但是因为“染发换装”而被举报,这的确是国产动画的头一遭。

近日,一张源自湖南省广播电视局的截图引发了网友热议。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投诉的截图)

这位投诉的家长认为,正在金鹰卡通热播的动画片《菲梦少女2》存在价值导向的问题,而理由则是:这部动画片里的主人公不仅染发,而且还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在台上进行表演。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投诉的理由)

湖南广电的回复则非常细致:1.换装是因为动画片里有歌舞唱跳的情节,染发则是因为可以提高角色的辨识度。回复者还搬出了经典动画《我为歌狂》作为案例;2.虽然官方认为价值观导向并没有太大问题,但还是第一时间停播动画并进行整改。

对于这份投诉,大部分网友普遍认为这位家长举报的理由有些矫枉过正。少数人甚至还引用《葫芦兄弟》《大闹天宫》等经典动画玩起了类似的“套路”。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经典动画《葫芦兄弟》)

“我要举报《葫芦兄弟》,因为里面有随地大小便,不爱护野生动物的情节。”

“我要举报《大闹天宫》,因为里面有占山为王、抢劫盗窃的负能量情节。”

也有很多人对孩子的成长表达了担忧,毕竟童年应该是五颜六色的,而照这样下去,动画片创作的范围很可能会越来越窄,隐形的雷区则会越来越多。

对于这件颇为“魔幻”的事情,我们也许要尝试思考和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染发换装”会成为动画片的“原罪”?

被滥用的举报权利,被忽视的语境解读

回顾此事我们会发现,举报是这位家长的权利,从行为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看到有争议的内容而学坏,所以向官方表达整改动画的诉求,这其中的确能看得出这名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

但是“举报”从根本上来说是保护个人权益的工具,而不是为“一家之言”买单的借口。就算要举报也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理由之上,而不应该以“染发”“换装”等中性的行为作为莫须有的罪名。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菲梦少女2》的剧情截图)

不妨来看看这部被举报的动画《菲梦少女2》,它讲述的是一群为了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而经历重重考验的女孩儿们的故事。

当然,它并非完全没有问题,比如稍显僵硬的人物面部表情,缺乏逻辑的故事情节,过于强调“明星效应”的价值观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观众“不买账”“不观看”的正当理由,但动画本身还没有沦落到非得停播整改的地步。

“举报”的精准打击对象应该是不良的内容,不良的价值观,不良的言行举止或者是富有争议的动画情节。举报应该被当作一种能够打开普通观众与创作者、监管者交流壁垒的钥匙,而不是观众单方面否定文艺作品并与其他主体进一步建立隔阂的门锁。

举报本应是拆墙,而不是立墙。

(《菲梦少女2》的剧情介绍)

同样,观看动画是一个将观众自身语境化的过程,要想获得良好的观看体验,前提就是要接受动画给出的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能够做到自由的抽离。

在动画给出的语境中去尝试领会创作者嵌入的价值内核,而非一味的地以现实世界的标准去驾驭数字化想象的边界。

《菲梦少女2》如果脱离它本身设置的唱跳语境,脱离它为了便于区分而设置的颜色划分,那么这种非语境化的解读就只能变成“扣帽子”的表层游戏,甚至是一种强盗逻辑,令创作者百口莫辩。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菲梦少女2》的剧情截图)

动画片虽然源于现实,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现实,这中间自然会产生无法忽视的认知真空。对动画的解读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上纲上线,停不下来。比如《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中的世界便是一个融合了现实与想象的复合体。

如果家长的解读只纠结于让小孩子一个人离家闯荡而遇险,只纠结于里面会放电喷火的“奇特生物”,只纠结于频繁的神奇宝贝打斗场景,那么估计小智一辈子也走不出真新镇,也实现不了自己成为神奇宝贝训练大师的梦想。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动画片《神奇宝贝》的截图)

退一步说,就算家长觉得这些内容有争议,那么最应该做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时间上网打字搞投诉,而是及时地、耐心地就这些情节与孩子展开沟通和交流,帮助他区分虚拟与现实的差距,帮助他辨别这其中抽象的价值观念,引导他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动画片并不是什么“魔弹”,孩子一看就会中招,一看就会自发地模仿。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不是为他营造出一种“百毒不侵”的无菌室,而是要适时地干预,让他学会从改变自己做起,让他学会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流通中形成自己的“媒介素养”。

摒弃精致的懒惰,跳出思维的陋习

从这位家长的举报中我们还会感觉到一种极端的思维认知习惯:因为动画里有不好的内容,所以它活该被封;因为它存在着部分缺陷,所以它全部都应该调整。

因为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就把乐谱通篇毁掉,因为染发换装就上升到价值观导向有问题,这是一种精致的懒惰。因为举报者既没有结合动画片本身的内容来分析潜在的危害,也没有看到其中努力付出、自我鞭策的积极精神,反而是将原本无害的内容刻意放大,先行一步站在了“有害”的立场上,站在了二元对立的两级。

人的认知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上升的过程;事物也是复杂的,矛盾的,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被人完全了解。动画片也是如此,它会随着情节的进展而逐渐深入和展开庞大的内容,让孩子能够对动画的认知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甚至跟随动画片里的主人公们一同成长。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动画片《数码宝贝》的经典一幕)

例如承载着90后一代童年记忆的《数码宝贝》,其中的每个主人公在一开始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点;太一鲁莽的行事风格,阿武对哥哥的过度依赖,美美的公主病等等,每个人的性格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中逐渐改变,在一次又一次的逆境中实现升华。每个人都在进步,都在收获着友情和亲情,勇气和正义。

单纯地割裂动画片前后剧集的连贯性、发展性,只盯着部分具体内容而懒于上升到超越动画文本之外的诸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真实的世界当中去进行深入讨论,随意向动画冠以幼稚、负面、有害等片面之词,进而全盘否定,非黑即白,这种做法对动画片来说是不是有些太不公平了?

对于被禁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如果观众们都只盯着其中出现的几句脏话,几坛酒,几个筛盅,几把刀剑,把“七剑合璧,拯救天下”的侠义精神全盘忽视,那么确实长虹剑根本没有出鞘的必要,因为无论七个侠客如何努力,如何化解一次又一次邪恶的阴谋,到头来都只能被界定为“少儿不宜”。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的豆瓣超高分)

这种以偏概全的评判标准确实很容易造成观众对动画的误解,而这也进一步引出了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什么才是价值导向正确的正能量?

正能量应该是一个没有先验的等级秩序、没有固定的权威中心、时刻流动的灵活概念。它不该自带一种硬性的评判标准,把善/恶,黑/白的非此即彼内置到对一件事物进行评判的思维预设之中,而是能辩证、长远地看待问题,从具体的内容出发而又不会将自身的视野束缚在原本给出的结构之中。

动画“染发”遭举报:一味的封锁,其实是精致的懒惰

(动画片《黑猫警长》中的颜色区分)

正能量不是冰冷的指标,更不是滥用举报的借口,而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在交流中不断丰富的开放性领域。想要让正能量真正地被孩子所认知和接受,那么就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排斥、寻找对立面来实现,而是要积极地直面真、善、美等抽象的概念,结合日常的所见所感去探讨它们本身的意涵。

在这个信息洪流涤荡的当下,每个人都不可能会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各式各样的媒介产品在年龄上逐渐下沉,已经让“媒介化的童年”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在“Technoference”持久的影响下维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在驳杂的信息无边界流通之中守住孩子童年的想象空间,这些都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难题。

但无论如何,童年的色彩都不该被家长的一纸诉状所消除。过度的保护和封锁,其实是一种强人所难的“非爱之爱”。

原文链接:https://new.qq.com/omn/20200701/20200701A0UC0W00.html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